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雪域蓮音

生命旅途中,人們难免会自問:來到世間走这么一遭,究竟為了什么?真正的自己又在哪里

 
 
 

日志

 
 

真正的寂静——内寂静  

2017-01-01 08:52:53|  分类: 海潮音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真正的寂静——内寂静
真正的寂静——内寂静 - 雪域莲音 - 雪域蓮音
 





常居村落都城邑,成熟有情勤菩提,
不求罗汉独觉地,此谓佛子之寂静。


大家都应该知道,所谓外寂静就是指住于寂静之地,没有其他任何外缘的干扰。这里讲真正的寂静——内寂静:有些人始终居住在村落(如同现在的乡村)、城邑(如以前印度的瞻巴嘎、鹿野苑、菩提迦耶等城市)、都市(如现在汉地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大都市),内心时时刻刻具足帮助或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行为上也一直在利益众生,根本没有贪执自己的利益,永远不希求声闻阿罗汉及独觉的自私自利寂灭境界,而精勤于大菩提之道。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像凡夫人一样,始终为自己服务。确实,住在大城市里的凡夫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为自己的利益而奔波。当我们站在大都市的十字路口,目睹川流不息的人群时,这种感觉就异常明显。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除盖障菩萨等圣者的化现。但大菩萨或佛子完全不相同,他们无论住在什么样的环境,始终都会利益众生。即使表面上看来,他们好像不寂静,但实际上已经获得真正的寂静——诸佛菩萨的内寂静。的确,虽然他们的身体没有安住在寂静的地方,已经处于繁华的城市当中,但心里已经远离自私自利和希求寂灭果位的杂染与散乱。也就是说,他们的心始终安住于最殊胜、最高尚的境界当中,而这就是真正的寂静。

有些人经常说:我看见人就烦,所以不愿意发心,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很想长期住在寂静处。虽然有些教言也说:对初学者来讲,或在禅修的时候,应该远离散乱、远离人群,身体要住在寂静的地方。但真正的大乘菩萨,根本不在于外寂静,而在于内寂静。那内寂静是什么样呢?就是心里除了利益众生以外,为自己奋斗的心念根本没有,甚至执著善法的念头也全部断除。

所以广大发了心的菩萨,通过这样的教言一定要认识到利益众生是最寂静的行为,千万不要认为帮助众生很麻烦。以前有一位道友这样说过:“弘法部接触的人太杂了,要经常跟各种各样的人说话,作为修行人,我希望住在寂静处,所有散乱的因都要抛开。”后来他就跑到一个人比较少的寂静寺院里去了,但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再后来不要说心得到寂静,身体也到最繁华的都市中去了。所以要想寂静,获得内在的寂静非常重要。有些人身处众人之中,表面上看起来很散乱,但若内心一直帮助他人,这就是大乘菩萨的寂静处。


真正的寂静——内寂静 - 雪域莲音 - 雪域蓮音
 
 


麦彭仁波切在《摄功德宝经释》里,略讲了《圣宝箧经》中有关文殊菩萨的公案。这个经典汉地也有,全名为《大方广宝箧经》,乃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蕅益大师在《阅藏知津》里,也对此经作了简略介绍。

《圣宝箧经》中记载:当时佛陀在祇园精舍说法,周围有须菩提尊者、阿难尊者、迦叶尊者等声闻眷属和菩萨众围绕。文殊菩萨后面才来,拿现在的话说,当时已经迟到了。到后他就与须菩提酬唱,令尊者默然。于是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大迦叶、富楼那,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其中,迦叶尊者这样赞叹文殊菩萨的功德:有一年在一寂静处安居三个月,当时我(指迦叶尊者)是管家(即执事),所以不管是僧众吃饭,还是诵戒、念经,我都会到僧众团体中去观察。刚开始文殊菩萨已经立誓安居,(安过居的人都知道,在安居的第一天,大家要共同发愿在三个月中不外出。关于安居的时间,汉地和印度都是三个月,藏地因为情况特殊,在时间上稍微有点差别。)但后来文殊菩萨就不见了,在三个月中一直没有见到他。在解夏的最后一天——自恣日,文殊菩萨才出现。

我有点不高兴,作为管家提出问题理所当然,于是问:你在三个月中跑到哪里去了?文殊菩萨直言不讳地说:我第一个月在波斯匿王的后宫里跟嫔妃们在一起,第二个月住在童子学堂,第三个月住在妓院。于是我开始击楗槌,通知所有僧众集中。那个时候,佛陀问文殊菩萨(虽然知道,但有必要,所以要问):为什么迦叶尊者现在召集僧众?文殊菩萨说:他要摈除我。佛陀说:文殊师利!你现在应该示现大神通,千万不要让声闻众生起不清净的心,应让他们对你生起清净心。

那个时候,文殊菩萨就入于现一切佛土三摩地。此时我面前开始呈现出无量无边的世界,在每一个世界中,都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我,而我一直敲楗槌。于是佛陀问我:这么多世界都有文殊菩萨,你准备开除哪一个?我说:实在太惭愧,不知文殊菩萨成就如此不可思议功德。接着我问佛陀:那我怎么办?文殊菩萨在三个月中到底在哪里干了什么事情?佛陀告诉我:文殊菩萨在三个月中,让王宫里的五百女人获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百童子和五百妓女获得不退转无上正道,百千众生以声闻法获得道心或解脱,无量众生获得人天的果位,等等。

那个时候,我特别惊讶地问:佛陀!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文殊菩萨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度化这么多众生?佛陀说:你最好亲自去问文殊菩萨。于是我在文殊菩萨前忏悔后提出问题。文殊菩萨说:我不仅用说法的方式,还用贪求以及庄严、威猛的身相来度化众生,有时候也变成帝释天等形象……总之,我以种种方式救度他们。最后我还就其他问题向文殊菩萨提问,他也一一给予回答。其中,在说菩萨大庄严时,有一万二千天子发了无上正觉之心。

从这个公案也可看出,虽然文殊菩萨没有住在寂静的地方,他一直住在王宫等热闹之处,甚至从表面上看有些行为还很难接受,但实际上他有度化众生的真正寂静。因为,虽然他的身体处在人员集中的城市等处,但心始终不会被种种世间杂念、烦恼所染。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大菩萨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因为一个人外在的形象不如法,就马上判断他犯戒了,也不一定有意义。通过这个公案的学习,大家以后应尽量观清净心,这非常重要!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虽然按照声闻乘的要求来讲有过失,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也不一定有过失。以前,藏地的大成就者绰珠让珠这样说:按照知足少欲的比丘或出家人的行为标准来看,财物是一切过患之源;但在一些大成就者的眼里,财物并不是一切过失之源,它是一切成就的根源。

我们都清楚:利益众生、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就是所谓的内寂静。所以大家尤其是发心部门的人一定要了解:在利益众生的时候,才有内寂静的机会。如果把内寂静放弃,然后寻找一个外寂静,也不一定成功。下面是佛陀给这些人的教言:

五百由旬之深山,布满蛇处住多年,
不知寂静之菩萨,得增上慢杂而居。

在五百由旬以内没有任何人来往的寂静深山,具足外寂静的真实特征,那里有毒蛇、猛兽,泉水、白雪……处处鸟语花香,特别寂静。在这样的地方,有些人已经不止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安住着。尤其是在人寿八万或无量岁时,有些修行人一呆就是几百年、几千年。可是,若他们不知或不具足内寂静,在相续中生起增上慢——我住在深山多少多少年,与世间自私自利的心混杂在一起,即执著自我的心,希求小乘寂灭果位的心,不愿意利益、帮助、度化众生的心一直缠缚着,那也没有实在的意义。这一点,作为大乘佛子或大乘佛教徒的在座各位都知道,也即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一直为了自己的解脱、生存、生活而努力,就是最大的过患。

我是这样想的:在听受这样的佛法后,相续一定要有改变。若没有改变,佛法是佛法、人是人,或佛法与人之间有一百由旬,那就是纸上谈兵,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遣除内在的散乱,而具足内寂静。若具足,即使外寂静不具足也可以。

以前,华智仁波切云游四方时,在一个特别寂静的山洞里遇到了一位修行人。华智仁波切到洞口时,那位修行人问:你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你生在哪里?名字叫什么?华智仁波切一一回答:我从后面来,往前面去,生在人间,名字叫无作瑜伽士。然后华智仁波切问:你居住在这里多少年了?你修的是什么法?那位老修行人特别傲慢地说:我现在已经闭关20年了,修的法是安忍波罗蜜多。华智仁波切故意说:听说你没有修安忍,是个大骗子,骗了不少信徒。那个人马上大发雷霆地批评:你是不是专门到这里来干扰我?我在这里闭关修行,你特意来找麻烦,你到底想干什么?那个时候,华智仁波切哈哈大笑地说:可以、可以,你修安忍波罗蜜多20年,结果还是很不错啊!然后华智仁波切就一边笑着一边离开了。

从这个修行人的公案也看得出来:虽然有外寂静,能在很多年中闭关,这很了不起;但因没有内寂静,一直未能调伏贪心、嗔心,尤其没有遣除大乘佛教所不允许的自私自利心,那住在寂静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用。大家也清楚,山上很多野兽也是一直跟谁都不来往地居住着。有些道友特别喜欢闭关,不愿意跟人交往,但是以自卑、孤僻的心态驱使,那自认为修行很不错也没有意义。

我始终这样认为:不管是闭关也好,不闭关也好,或者说无论居住在寂静的地方,还是人群当中,内心一定要有不加改造的利他心。当然,利他的成分根据修行境界的不同有多有少,但只要有利他的心,自然而然自己的行为就能做出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那个时候,包括人天在内的一切众生,都会向你顶礼膜拜。

以前,汉地一个和尚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地方有一位老和尚,通过修行获得了阿罗汉果。他有一个侍者小和尚,这个小和尚是凡夫人。一次他们出去行脚,阿罗汉认为弟子背着东西跟着理所当然,所以小和尚一直背着很大的行李跟着老和尚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后来小和尚心里想:世间上有很多可怜众生,我得到成就时一定要先度化他们,不能希求寂灭的境界。当他生起这样的善念时,老和尚马上停下来说:不行、不行,现在我背东西,你在前面走。小和尚说:为什么?老和尚说:因为你产生了利益众生的心,这很难得。然后老和尚就背着东西跟着小和尚走。

真的,即使是凡夫人,哪怕在心里生起一刹那的利他心,阿罗汉也值得承事,那就不要说其他人了。所以,具有利他心的人,不管居住在什么地方,都是众生的如意宝。如果没有利他心,表面上有什么样的名称、地位、财富,也没有意义。比如,几千几万人恒时恭敬者,天天都想着自己的名闻利养,那也不值得供养恭敬。如果有利他心,哪怕是十字路口的乞丐,一切人天众生皆应恭敬顶礼。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关键的问题。很多人在学习大乘佛法后,一定会懂得其利害关系,若真正懂得,自己的行为多多少少都会有改变,因为我们毕竟是知言解义的高等众生。


真正的寂静——内寂静 - 雪域莲音 - 雪域蓮音
 

文章来源《般若摄颂浅释》第三十七课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宣讲
  评论这张
 
阅读(320)| 评论(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