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雪域蓮音

生命旅途中,人們难免会自問:來到世間走这么一遭,究竟為了什么?真正的自己又在哪里

 
 
 

日志

 
 

【佛学与科学】山色有无中  

2017-02-25 14:03:44|  分类: 佛学与科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佛学与科学】山色有无中
【佛学与科学】山色有无中 - 雪域莲音 - 雪域蓮音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云:近观山色。苍然其青焉。如蓝也。远观山色。郁然其翠焉。如蓝之成靛也。山之色果变乎。山色如故。而目力有长短也。自近而渐远焉。青易为翠。自远而渐近焉。翠易为青。是则青以缘会而青。翠以缘会而翠。非唯翠之为幻。而青亦幻也。盖万法皆如是矣。

我们先将山色从远景推到近景,青,翠是否真实存在于树(物体)上.                           
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特定波长的光,那么物体本来是什么颜色呢?
  
首先我们得说:颜色本质上并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或者更大胆地说,任何事物都是没有颜色的。我们之所以看到一个苹果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使我们产生了“红色”的知觉。所以这涉及到两个过程:在光线进入眼睛之前的物理过程和光线进入眼睛后的生理(心理)过程。

【佛学与科学】山色有无中 - 雪域莲音 - 雪域蓮音
 


先来说物理过程。我们能看到的物体,要么它是光源,要么它能够反射的光线。如果它是光源,那么它发出的光谱完全取决于它自身的性质(温度、元素组成等);而如果它是后者,那么从它发出的光线就不仅仅是取决于这个物体本身的性质,还取决于入射的是什么光(谱)。例如打开的白炽灯无论什么时候看都是白色的,而一件正午时刻看起来鲜红的衣服,在傍晚的余晖中却似乎有点儿深红。正是因为这样,衣帽店即使白天也要开着柔和的灯光,这样他们才能保证衣帽不“变色”。

物体发出的光谱并不完全等于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光谱,因为它还要穿过介质。雾霾天惨红的太阳和晴朗天气中刺眼的骄阳它们发出的光线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前者的光线要穿过一层厚厚的醇霾,这层霾更大程度上(相比着空气)改变了太阳的光谱。

光线进入眼睛,穿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打到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细胞内含有视色素,视色素在光线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神经兴奋,但它们只对特定谱段的光线敏感。能够产生色彩感觉的是视锥细胞。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有3种视锥细胞,分别包含光谱吸收峰在光谱红、绿、蓝区的视色素。这里也是我们“红+绿=黄”这样的公式能够成立的原因。但是到了晚上(光线强度较低),由于视锥细胞光敏性没有视杆细胞好,这时主要是视杆细胞发挥作用,我们看到的物体就似乎只有黑白色了。

总结一句的话就是:颜色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而不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取决于光源的光谱、反射物体、中间介质以及我们眼睛(感光材料)这一完整的光路。我们说苹果是红的,那只是我们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苹果的;苹果人家愿不愿意,还真说不定。

盖万法皆如是矣——不仅仅颜色是“空性”的,类推它物也是如此,色即是空。





【佛学与科学】山色有无中 - 雪域莲音 - 雪域蓮音
 
来源网路
  评论这张
 
阅读(205)| 评论(1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